T-84主战坦克是乌克兰哈尔科夫莫洛左夫坦克设计局于20世纪90代中期,在前苏联T-80UD主战坦克的基础上自行设计的,并在随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特别是该坦克的最新改进型T-84-120,由于将苏式坦克短小精悍及西方坦克注重乘员生存能力及操作舒适性等优点结合到了一起,因此,被认为是与西方先进主战坦克不相上下的三代半主战坦克。 T-84主战坦克的炮塔采用多层间隙式复合装甲(炮塔顶部除外),装甲层(按钢装甲层数目计算)从3层至7层不等,其中前部最厚。多层间隙式复合装甲的结构为:钢装甲--复合材料层(或特种油脂)+钢装甲+复合材料层(或特种油脂)钢装甲+防护内衬。最厚的炮塔前部约为600毫米,炮塔后部也为复合结构,只是厚度较薄。该炮塔为焊接式结构,这种炮塔与以前T系列坦克的炮塔有了较大的区别。 T-84主战坦克最大特征是采用焊接炮塔取代T-80UD的铸造炮塔。炮塔正面内藏有复合材料夹层,以及在炮塔周围配置有爆炸反应装甲。它的发动机最大可输出1,200匹,这使T-84具有优异的越野性能,马力重量比高达26匹/吨。T-84 Oplot的衍生型Yatagan采用配备120毫米滑膛炮的加长型焊接炮塔,内含有自动装弹机可发射北约标准规格的120毫米坦克炮弹。 炮塔顶装甲厚度为200~500毫米,这一厚度与其他T-80系列坦克基本一样,为均质钢装甲板。 而改进后的T-84复合结构炮塔前部则可完全抵御120毫米口径脱壳穿甲弹及其他大口径反坦克导弹的直接打击,炮塔两侧及后部可防单兵反坦克火箭筒(破甲厚度在200毫米以内)的攻击。据其有关试验人员介绍,经过大量的实际打击试验证明,现役的120毫米及125毫米口径火炮所发射的弹种已无法击穿该炮塔的前部复合装甲。它抵御脱壳穿甲弹的基本原理是:在脱壳穿甲弹弹芯穿过该复合装甲结构时,由于要连续经过若干层的钢装甲(硬度高)及复合材料层(硬度低),在经过硬度高的钢装甲时,会受到较大的压挤作用,而在经过低硬度的复合材料层时,压缩力又会迅速降低,正是在这种压挤-释放-压挤-释放的过程中,使穿甲弹弹芯材料发生分解,从而无法穿透该复合装甲。 T-84主战坦克车体的装甲结构为:车体首上四层结构复合装甲(70毫米钢装甲+53毫米夹布胶木复合材料+53毫米夹布胶木复合材料+20毫米钢装甲),倾角22度,水平厚度523毫米左右。根据有关资料介绍,在计算其上安装的内置式反应装甲的情况下,T-84车体首上装甲在水平方向对抗脱壳穿甲弹时不低于800毫米厚的均质钢装甲,对抗空心装药破甲弹时不低于1300毫米均质钢装甲,这一结构与以前的T-80UD是基本一样的。车体首下、两侧、底部、后部及上部全是均质钢装甲,厚度分别为70毫米、80毫米、25毫米、50毫米和20毫米。 T-84主战坦克的车体首上装甲上安装有第二代内置式反应装甲。之所以称之为内置式反应装甲,王要是与以前型号的反应式装甲有所区别。以前T-80坦克车体首上装甲和炮塔上安装披挂式反应装甲时,将反应装甲盒直接用螺栓固定在装甲表面上,其数目及尺寸一目了然。这种反应式装甲对破甲弹的防护效果是比较好的,但也存在一些缺点:第一,反应装甲无法使用敏感性较强的爆炸性材料,使得其对穿甲弹基本没有任何防护效果;第二,由于反应装甲盒比较薄,使得作用效果受到限制;第三,在被反装甲弹药命中后,未与反装甲弹药发生接触的其他反应装甲盒也会因冲击而脱落或发生变形,使持续防护性下降。 T-84主战坦克上安装有"警卫"激光全向告警及干扰系统,该系统其实就是俄"窗帘"-1的改进型。当敌坦克或其他战斗车辆对其进行激光测距及半主动式激光制导导弹的导引设备对其进行激光照射时,该系统能够自动向乘员发出报警信号,同时火炮自动对向激光源方向,并使车载烟幕发射系统工作,向激光源方向发射烟幕弹,使敌方无法进行正常的射击动作。同时该系统能够有效地对二代激光制导反坦克导弹实施干扰,使其无法命中目标。 其他防护措施主要包括:灭火抑爆系统、三防系统、三色迷彩、热烟幕装置、车体首下装甲上安装的制式推土铲(该推土铲为钢制结构,厚度为15毫米,起到了类似辅加装甲的作用);车体首下装甲上的橡胶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对破甲弹的防护效果);动力室上的隔热材料(该隔热板可造成100度左右的温差,降低坦克动力室的热辐射);斜向下的排气口(这也是降低坦克热辐射特征的措施之一);驾驶员后侧的防地雷支撑杆(可以提高车底对地雷的防护效果);防原子辐射衬层等。此外,该坦克表面涂有一层隐身涂料,表面散射因此降低。 |
强军战网 ( 苏ICP备16046128号-1 )
GMT+8, 2024-11-24 00:17 , Processed in 0.023959 second(s), 15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