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任何一种武器系统来说,在战场环境中获取到目标的信息——比如方向、距离,都是进行准确攻击所不可或缺的前提条件。因此通过采用光学瞄准具、微光或是红外瞄准装备,来辅助、或者取代传统的照门/准心式的机械机构;在各种作战环境下增强射手的观察、瞄准能力,从二战以后就一直是各种先进枪械设计方案中的重要探索方向。而这类瞄准附件的安装能力,就毫无疑问是步枪附件扩展能力中最为核心的部分。 比如瞄准镜使枪械的瞄准过程从三点一线简化为两点一线,这种反应速度的提升或许还能靠训练水平弥补;而瞄准视野不受照门准心遮挡,通过放大视野使中远距离观察瞄准能力大大加强就是无法抵挡的优势了。而不能安装夜视瞄准设备的话,步枪在无光、或者只有微弱星光的夜间根本就毫无战斗力可言。这也是无论西方诸国还是俄罗斯,他们越是打战,步枪上的零碎玩意就越来越多的根本原因所在。 图:SVD步枪的侧装快拆瞄准镜 步枪的扩展性设计的演化历史可以大致分为早、中、成熟三个时期。早期的附件扩展设计带有非常大的妥协性:它们或是枪械平台基本设计确定以后的补救措施,或者在设计时需要为制造成本等等因素让路。这一阶段枪械的显著特点就是附件安装精度不高,要精确校正很费时费力;而且一旦要维护枪械,往往必须先拆除附件——这就意味着完成维护以后,又要重新做一遍安装、校正的工作。 比如上世纪40-50年代,绝大多数步枪都没有添加瞄准镜等附件的需求,因此在结构设计时也就不会顾及这一点。AK47系列、以至于SVD狙击步枪的枪身都采用了机匣+防尘盖的结构形式,上方的防尘盖就是薄薄的一层铁皮,松松垮垮的扣合在机匣上,非常软弱。因此瞄准镜接口最后只能以燕尾槽的形式安排在了机匣的左侧——绝大多数人都是右肩抵枪、右眼瞄准的右撇子。 这些枪械在维护时,首先要拆掉瞄准镜,然后才能取下防尘盖,并抽出复进簧、枪机等组件进行清理维护工作。出于当时的枪械平台以及瞄准镜本身机械、光学精度不高,以及必须频繁拆装的原因,苏联普遍采用了镜体与夹具一体化的快拆瞄准镜。 它徒手即可拆装,没有独立的螺丝、螺母;即使在野外维护,也不担心缺乏工具或者遗失零件。从缺点上说,这种侧装的快拆结构的锁定牢固程度不高,而且实用中容易诱发士兵过多的不必要拆装——尤其是经常伴随着暴力摇晃、抽拉的现象。伴随接触面磨损而来的,就是瞄准镜从导轨上形成的无法修正的侧向和上下偏差。 图:苏军教学片内容,携行状态下SVD并不拆镜,而是套上防护罩 这一点在我国尤其比较严重,因为我国的79/85狙击步枪由于是在缴获越军SVD步枪的基础上测绘仿制而来,因此大量的配套装备、设计资料、规范条令都处于缺失的空白状态。和国内的装备体系、射击理论教材以及部队习惯相比;苏军从来都不鼓励SVD步枪的射手频繁拆装瞄准镜,事实上他们平时有专门的携行防护罩,用来保护安装在枪械上的瞄准镜。 随着光学工业和经济水平的发展,瞄准镜的制造难度越来越低,而各国对于步枪成本的接受能力却在不断上升。于是步枪的扩展性设计开始进入中期阶段,不少步枪开始将光学瞄准镜作为标准配备安置在步枪上,甚至直接取消了机械瞄准具。上世纪70年代设计的奥地利AUG步枪、以至于90年代的德国G36步枪都一度是这种设计思想下的典型产物。 图:AUG步枪的早期型号 总的来说,这是一段削足适履式的失败历史。瞄准镜与枪械平台的一体化首先意味着成本的一体化,因此瞄准镜的造价必须被压的非常低,才不至于使一支步枪的价格攀升到无法接受的地步。这就使标配瞄准镜不得不大量采用简化光学结构和调节机构、缩小镜片尺寸和数量、甚至采用光学塑料镜片凑数等“坑爹”设计。这些设计最后必然带来视场狭隘、成像质量差(尤其是昏暗条件下)、瞄准精度低等一系列问题,导致枪械总体性能提升远不如预期。 其次瞄准镜与枪械平台的一体化还意味着附件选择灵活性的丧失,这种限制体现在横向与纵向两个方面。从横向上看,不同定位的部队承担的任务、训练水平、装备预算都不同;有些精锐的部队预算充足,而且常常要担负突发的实战任务,他们就应该选择真正高性能的瞄准镜产品。实际上随着作战环境和任务的不同,这些部队还往往需要在不同类型的瞄准镜之间进行进行切换:比如城市内的室内近战,就适合采用无放大倍率的红点或者全息瞄准镜;而预计交火距离较远的战斗,则更适合4-6倍的大视场瞄准镜。 图:后期的AUG改型不再采用一体化的瞄准镜,而是提供大长度的多条标准导轨,由使用者自行安装附件 而很多定位较低、主要起到维持编制作用的常规部队,他们大多数时候并没有必要装备瞄准镜。按照近20年以来的实战经验总结来说,要真正在战场上发挥出优越性,即使是成本较低的白光瞄准镜,其价格也至少不能低于步枪平台本身。这种高成本带来高性能的规律,决定了不分定位一视同仁的结果,必然是所有部队拿到的都是高不成低不就的半吊子货。不仅对军费形成了严重的浪费,反而还会拖累了战斗力水平。 从纵向上说,一型枪械平台的寿命往往非常长,远远超过瞄准镜的更新换代速度。一体化的设计会将枪械性能牢牢套死在当前的廉价附件性能水平之下。相反,只要能得到高性能附件的支持,即使老旧平台也能换发新春。比如通过更换转接镜座,加装现代化的高性能瞄准镜,SVD狙击步枪虽然不能克服维护枪械时必须拆镜的问题,但作战效能仍然可以获得非常大的提升。这种做法从90年代以来就被俄罗斯政府军以及各方武装力量所广泛使用,可靠性和性能提升经历了大量实战考验,被证明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改进手段。 图:俄军更换了现代高性能瞄准镜的SVD步枪 尤其是从装备发展的角度来说,瞄准镜与枪械一体化,或者瞄准镜与枪械之间出现针对性的专型专用设计,就意味着它在事实上形成了商业垄断。事实上,这也是为什么我国现在也开始逐渐重视瞄准镜等枪械附件设计——比如95步枪在理论上就有标配的白光瞄准镜;但不同单位设计的枪械,其附件接口总是毫不通用,而且坚持不搞通用化的瞄准镜等附件的原因所在。 而近几十年以来,世界范围内瞄准镜高速发展的秘密,恰好在于西方存在极其庞大的民间射击市场,不仅对各种结构、各种性能的瞄准镜形成了非常大的需求,其市场竞争体制也使诸多光学企业必须尽心竭力的开发高性能产品才能谋得一份利润,型号的更新换代非常快。 图:ACOG瞄准镜针对双眼使用在光学结构上进行了大幅度的创新,获得了巨大的市场成功 这种各大企业将性能进步和新技术应用作为商业卖点所在的情况,更是对瞄准镜的发展提供了极大助力。在充足的市场竞争下,任何一种瞄准镜只要存在设计、性能上的明显缺陷,立刻就会在第一时间被市场上的其它型号所淘汰。在这种基于成熟市场竞争形成的研发导向下,除了将传统产品的性能做的更好以外,开发成功一款结构新颖、性能独具特色而又贴近实用的产品能够带来高的多的商业利润。 从这个角度来说,枪械平台的设计实现模块化、瞄准镜等附件接口实现统一化,瞄准镜等附件参与研制竞标的门槛放开;才是促使枪械/瞄准镜系统的功能上广泛扩展、性能上突飞猛进所不可或缺的条件。而那些固步自封的设计,只会被人类不断进步的机械、光学、电子工业水平抛离的越来越远。 |
强军战网 ( 苏ICP备16046128号-1 )
GMT+8, 2024-11-24 01:17 , Processed in 0.024977 second(s), 15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