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9月1日,是俄罗斯的开学第一天,这一天俄罗斯的中小学都会举行开学第一课活动,叫做“胜利课”,或者叫“祖国知识日”。老师向学生们讲授国家和民族的胜利史,有大量篇幅的纪念伟大的卫国战争,让孩子们知道了解先辈们为国家做出的牺牲。这其中总会讲到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因为这场伟大的会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是苏联卫国战争胜利的起点。 俄罗斯小学的开学第一课,黑板上写着:9月1日,俄罗斯人民的伟大胜利! 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之战,苏联人民从这时起,渐渐看到了胜利的曙光,德军则走向败亡,最精锐的第六集团军在斯大林格勒被终结。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二战时期,甚至人类战争史上最为惨烈的战役之一,这座城市一共埋葬了25万具德军的尸体,而苏联红军也有47万人阵亡。不过,从1942年8月到11月,四个月长的时间里,德军一直占据上风,德军第六集团军得到了大量增援,仍然没有攻下斯大林格勒,最后被合围,被歼灭,原因值得我们思考。 首先,希特勒进攻斯大林格勒这座城市并不明智。当时德军相对苏军,最大的优势是机动化的作战能力,那些精锐的装甲部队和优秀的士兵进行机动作战的素质,远远超过1942年的苏军。在第6集团军被苏军合围以后,第6集团军仍然拥有5个德国军,共计20个师,还有2个罗马尼亚军,以及大量统帅部炮兵预备队和工兵部队,合计22万人左右,这是一支非常强大的野战力量。 如果把他们放到巷战中,与苏军进行面对面的交战,德军就失去了自己的机动性优势。更何况在被炸成一片废墟的斯大林格勒根本不适合坦克行动,德军被迫只能以步兵进行强攻,这样的攻势自然就举步维艰。再加上希特勒禁止第6集团军撤出斯大林格勒城区,决定第6集团军就地坚守,致使其错过了趁苏军刚刚合围未形成有效合围圈时,立即撤出苏军的包围的最好机会。 苏军则通过对敌我双方的作战特点,以及对斯大林格勒地形的正确分析,准确判断,制定了跟德国军队在斯大林格勒的废墟中展开激烈巷战的作战策略,采取“拥抱敌人”的战术,尽可能的贴上去,靠近敌人,使敌人的炮火无法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从而限制了德军的制胜利器。 图片:在斯大林格勒马马耶夫山岗的广场上,屹立着一尊巨大的雕像——“祖国母亲在召唤”巨型雕像。请注意,手持利剑的祖国母亲,头上和手臂上的黑点不是小鸟,那是维修雕像的工人。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国家历史纪念博物馆外面有一组巨型雕像,最大的是“祖国母亲在召唤”,高度85米,1967年落成,钢筋混凝土结构,重8000吨,底座写满牺牲苏军官兵的名字。 雕像所在的马马耶夫山岗,可以俯瞰斯大林格勒全城和伏尔加河,是斯大林格勒防御体系中最重要阵地,在斯大林格勒战役期间被标为“第102号高地”,在战争中,有3万多名苏联红军官兵牺牲于此。 苏联红军取胜的更重要原因是苏联有着大量的后备部队,无论德军的战场上消灭了多少苏联士兵,斯大林总能通过伏尔加河渡口给斯大林格勒运送更多的部队。源源不断的后备兵员,使得苏军一直有力量可以使用。苏联红军在斯大林格勒防御战表现出了较高的军事水准,在斯大林格勒人民的支援下,苏军在城市远郊构筑了两道防御地带,在近郊构筑了外层、中层、内层三道防线,在市区构筑了城市防御体系。虽然斯大林格勒城内的苏联士兵平均寿命只有24小时,城中80%的居住区被摧毁,军官也只有约三天的平均存活时间。 德国空军在当时很强大,但要一分为二,一边支援高加索,一边支援斯大林格勒,无法彻底阻断伏尔加渡口的苏军援兵,导致城内的苏军一直有增援,故而久攻不下。朱可夫则在伏尔加河东岸悄悄地集结了50万兵力,而德军一无所知,依然在西岸发动一次次进攻,德军在持续4个月的攻势中,伤亡已达到70万。 德军第6集团军的覆灭,首要责任在于希特勒,当德军四面楚歌之时,保卢斯绝望地请求希特勒,希望可以让第6集团军突围,但遭到了希特勒坚决拒绝,希特勒回复保卢斯:“投降是不可能的,第6集团军应在斯大林格勒尽到英勇的责任,直到最后一人为止。”随后希特勒授予保卢斯德国元帅节仗,意思是德国没有投降或被俘的元帅。最终苏联红军共消灭德军22个师团约35万人,俘虏9万多人,其中包括德军元帅保卢斯和24名将军。由于希特勒固执的在乎斯大林格勒得失的面子问题,最终葬送了德军最强大的一个重兵集团军。 |
强军战网 ( 苏ICP备16046128号-1 )
GMT+8, 2024-11-2 22:41 , Processed in 0.033601 second(s), 19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