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火炮被斯大林称之为“战争之神”;拿破仑认为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武器”,在现代战争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是最早使用火炮的国家,然而近代以来的积弱积贫,中国军事工业的落后,使得在抗战中中国军队的火炮无论在数量还是在质量上都全面被日本压倒。建国以后,随着新中国在科技和军事工业方面的飞速进步,国产火炮逐渐在性能上接近并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一些型号的火炮甚至完全达到了世界顶尖的水准。 积贫积弱的近代军事工业 火炮作为战场上的骨干火力,以其火力强大、灵活可靠、经济性和通用性好等优点,成为能够左右战场形势的重要武器,更是陆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火力突击力量。因此被斯大林称之为“战争之神”,被拿破仑认为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武器”,在现代战争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早在1332年,也就是元朝的至顺三年,中国就已经开始装备了金属身管火炮——口径105毫米,滑膛前装式的碗口铳。这也是全世界最早的有明确纪年的火炮实物。13世纪中国的火药和火器传入欧洲以后,火炮才开始在欧洲逐步发展起来。到15世纪中期,欧洲的火炮与火药的技术已经发展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但相比之下,中国在火炮方面的发展就非常缓慢。到了近代,中国的火炮更是明显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晚清时期,全中国能够生产火炮的兵工厂只有19家,而且都是仿制各国的前装炮和旧式后装炮,主要是为了海防需要而仿制的各种口径的要塞炮和船台炮。火炮的材质,最早是用铜、铁,后来才逐步发展为采用钢材制造。 1864年,苏州洋炮局最先用机器加手工制造出24磅前装滑膛炮;1878年江南制造局仿制出国产第一门钢质前装线膛炮。这些就代表了当时中国火炮生产的最高水平。这一时期主要是仿制,相关的技术资料、样品都是从国外引进,主要原材料和部分零件也是从外国购买,而且生产过程也多是在外国专家的参与和帮助下进行。总体来说品种多、产量小、性能落后、成本高,但尽管如此,也好歹是给中国近代火炮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辛亥革命后,中国陷入了军阀混战的局面,各地军阀出于各自的利益考虑,也各自引进了国外一些先进的火炮生产技术,使中国火炮的生产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由于中国基础工业长期落后的限制,火炮生产从总体上来说依然比较落后。直到20世纪30年代,也只有沈阳兵工厂可以生产75毫米野炮、100毫米榴弹炮和20毫米高射炮;金陵兵工厂能够生产82毫米迫击炮;太原兵工厂、上海兵工厂和汉阳兵工厂能够生产75毫米山炮,生产数量也很低,像迫击炮全年产量才500门,整体的火炮生产水平还是很落后。那时的中国军队里,就连机枪这样的自动武器都数量寥寥,更别说火炮了。 抗战中的奋战 到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前,中国军队的野战炮兵部队只有两团制的独立炮兵旅4个、独立炮兵团5个、独立炮兵营4个,连同晋绥军的炮兵部队,总共只有22个团又5个营,装备的火炮总数还不到800门,其中大多数还是75毫米山炮或野炮。真正的机械化重炮只有1934年向德国采购的24门150毫米榴弹炮,装备这款榴弹炮的炮兵第10团也就成为中国唯一的一个机械化炮兵团。这款大口径榴弹炮由世界上著名的兵工企业莱茵金属公司生产的,总体性能在当时都是属于国际一流水平。当然,好货绝对不便宜,每门炮再加上一千发炮弹,全套价格折合中国法币87万元,整个炮兵团24门炮的采购总价就高达2088万元,相当于国民政府当年向德国订购全部军火总金额的60%!而1934年100元法币就可以买一头成年的耕牛,1元法币能买10斤大米,可以想象这批火炮的价格之昂贵。 在订购这批火炮的时候,中方还派出了技术人员到德国莱茵金属公司驻厂监造并验收。从表面上看,这是为了监督生产质量,实际上通过这次机会偷师学习最先进的火炮制造技术。验收人员都是军工生产方面的专家,大部分还会德语,水平之高可以说是全国之最了。这些专家果然不负众望,既为中国拿到了毫无瑕疵的高质量产品,又学到了技术,他们回国后为抗战期间的火炮生产作出了巨大贡献。 1938年后,由于德国军事援助中断,便又转而接受苏联的援助,先后得到苏式火炮200门,补充装备了7个炮兵团和2个迫击炮团,这点炮兵力量对于总兵力达到300万的中国陆军来说,实在是太微不足道了。 抗战中,由于中国军事工业自身基础薄弱的限制,也由于日军占领了沿海地区后,造成原料来源中断、机器设备缺乏,再加上兵工厂的大举西迁,使中国的火炮生产能力受到了很大削弱。在内迁到四川的13家大型兵工厂中,火炮工厂的员工约1.5万人,生产的火炮主要有60、82、120毫米迫击炮和37毫米战防炮、75毫米山炮、100毫米榴弹炮等,最主要的火炮生产厂家有兵工署第10工厂(兵工署炮兵技术处、江陵机器厂)、第21工厂(长安机器厂)和第50工厂(望江机器厂),这三家兵工厂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依然竭尽全力进行生产,抗战八年中总共生产火炮1.5万门,炮弹598万发。平均每年还不到2000门,当时中国将近300个步兵师,很多杂牌部队根本没有师属火炮,只有少数中央军才会有师属炮兵营,也就区区十来门山炮。 到抗战后期,大量美国军事援助的到来,使中国军队的炮兵力量有了很大提高,但是大量美援火炮也在一定上影响了对国产火炮的进一步研制和生产。尽管中国军队装备的火炮在八年抗战中的绝大部分时间里,和日军相比,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处于劣势,但依然发挥了不小作用,比如在淞沪会战、忻口会战和第三次长沙保卫战中,炮兵都曾给予日军以沉重打击。不过,令人失望的是,在整个抗战期间,中国都是靠引进或者仿制国外的火炮,纯国产的自主研制生产的火炮一个型号都没有。 |
强军战网 ( 苏ICP备16046128号-1 )
GMT+8, 2024-11-23 23:54 , Processed in 0.026640 second(s), 15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