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以陆军起家的军队,我国的陆军战术以及战斗力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内都是属于顶尖行列。如果说抗日战争之中还显示得不那么明显,那么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以一己之力硬抗当时世界上战斗力最强大的美国为首的17国联军,就绝对能够展示出中国陆军的战斗力了。 不过可惜的是,中国陆军的战斗力长期依靠步兵的单兵战术以及建制话的战术执行,却缺乏足够的压制火器,尤其是野战环境下的重型压制火器协同作战。因此也闹过不少事故,比如在解放四平的战斗中,解放军就曾经遭受过己方火炮的误击,而在和敌人的作战中,更因为压制火力的不足而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在抗美援朝战争之前,中国陆军使用的火炮口径偏小、来源复杂,不仅在作战中使用不便,在后勤维护上也十分麻烦。这也导致了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陆军不得不依靠机动更为灵活的营属82毫米和100毫米迫击炮来承担主要的压制火力。 转变发生在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后,随着成建制的苏制火炮的服役,中国陆军终于拥有了强力的122毫米和152毫米野战压制重炮。在上甘岭战役中,虽然志愿军的火力不足以完全压制美军的炮兵,但是终于能够响应前线步兵的呼叫,对进攻的美军步兵实行火力覆盖,并给予巨大的杀伤。 在上世纪中苏交恶时期,如何面对苏联的装甲部队就成为了当时的头号难题。在面对苏联的T-62坦克时,当时中国各种主流的反坦克武器,包括100毫米反坦克炮,均无法从正面贯穿其装甲。这也就证明了,运用常规战术对付苏军坦克难以奏效,非常规应对手段也就提上了日程。 当时北约面对苏联装甲部队使用的战术是用超低空强击机携带战术核弹攻击其集结地。而当时中国的战斗机性能并无法保证能够携带战术核弹突破苏军野战部队绵密的野战防空网络,因此,使用巨炮,尤其是远程大口径巨炮投射核炮弹成为选择。 出于节省经费的目的,样品一共生产了两门,一门为牵引式、另一门安装在履带式底盘上,用于验证其改装为自行火炮的可能性。在使用普通炮弹的情况下,最大射程为50公里,使用枣核弹射程能够进一步增加,而在使用火箭增程弹时,据说射程能够达到150公里左右。 在经过8论试验,发射了235枚203毫米炮弹后,该火炮基本达到了相应的设计需求,就差进入部队服役了。不顾,此时时间已经来到了1991年,随着北方庞大威胁的消失,再坚持装备203毫米大口径巨炮就已经没有了实际的价值和意义。因此,在对相关的技术成果进行保存后,该炮的研发正式停止。 随着导弹的小型化以及陆军直属的155毫米火炮射程的拉伸,巨炮身形庞大、机动不灵活的缺点令其更显劣势。在陆军打击火力越来越丰富的今天,就让这两门中国自产的最大口径火炮,安安静静的在博物馆中度过余生也是一件好事。 |
强军战网 ( 苏ICP备16046128号-1 )
GMT+8, 2024-11-24 00:47 , Processed in 0.024332 second(s), 15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