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强军战网 首页 中国军情 军情资讯 查看内容

歼16低可视涂装奥秘:上高原下东海全吃的开,还藏隐身配方 ...

2018-12-5 12:34| 发布者: 20131212| 查看: 375| 评论: 0

在建军节之际,官方媒体再度披露了我国自主研发四代半战机歼-16的最新信息。据报道,先期装备歼-16战机的空军航空兵部队,展开与歼-10、歼-11B、苏-30等战机的对抗空战训练,向全面形成实战能力迈出坚实步伐。

与此同时,网络上也再度出现了歼-16采用深灰低可视度涂装的照片,着实养眼。可以说,这个涂装并不简单,它的出现也是一种战斗力。今天,北国防务就来说说歼-16的涂装是怎么一种战斗力。

歼16低可视涂装奥秘:上高原下东海全吃的开,还藏隐身配方

△网络上的这张图将歼-16的低可视度涂装展现的非常好

众所周知,战机涂装的主要功用就是要混入背景,缩短被敌军发现的距离。尽管雷达已是现代空战的主要传感器,大部分空战都会在进入目视距离之前就开始。但如果中程导弹没有击中目标,双方还是会接近到格斗距离,此时早对手一秒看到机身可能就是生死关键。

例如第三代战机中的米格-21与F-5E虽然机动性略逊F-15/16一筹,但因为体型娇小,加上担任假想敌的教官会利用阳光与云层隐藏自己的行踪,往往可以打得新战机飞行员抬不起头。尤其是现代战机多配有头盔瞄准器与高离轴制导/机动导弹,即便双方以大角度交错而过,也能转头进行瞄准,这使得可见光迷彩的重要性更胜以往。

歼16低可视涂装奥秘:上高原下东海全吃的开,还藏隐身配方

△新版歼-16涂装的上部明显较淡(上),与下部差别不大。旧版歼-16涂装的上部则接近暗黑(中),与俄罗斯原装苏-30(下)接近

一般来说,战机涂装设计会分成上下两半,其中的下部涂装主要是给地面防炮射手看的,色调通常是浅蓝或浅灰。因为对地面射手而言,抬头看到的不是蓝天就是云层,可与浅蓝或浅灰进行融合,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歼-16与苏-30的涂装主要是在上部做变化,下部都是浅灰色调。

不过,当飞机飞行在云层下方,且云层较亮时,不管战机腹部涂什么颜色都会变成黑影,此时迷彩就发挥不了效果,反而适当地打点灯光能够降低与云层的对比。例如美国的F-117,虽然早期都在夜间飞行且全机涂成消光黑,但在飞越拉斯维加斯时,赌城的灯光从云层反射下来,就曾经让它被民航机飞行员目击到。

歼16低可视涂装奥秘:上高原下东海全吃的开,还藏隐身配方

△“狂风”战机是为中欧战场设计,迷彩会含绿色调以与欧洲植被融合(上),以色列为干燥地带就惯用棕黄色调(下)

战机上部的色调差异就会很大了,因为其锁定的是这两种“观众”:

  1. 敌方的截击机或战斗机,会以同样或更高的高度飞行;
  2. 停在机场时,敌方的对地攻击机会从上方略过。

其中,战机飞行的高度越低,其涂装色调就会越接近地表,但因为各地气候的不同就会有很大的差异。例如美军在越南战场就要采用东南亚的黄绿迷彩,在中欧战场因为阴天较多就要使用灰绿迷彩,而在风和日丽的中东战场就要换成沙漠迷彩。

歼16低可视涂装奥秘:上高原下东海全吃的开,还藏隐身配方

△近年来,美国军机倾向于中高空作战,使涂装逐渐统一为淡灰色调,连A-10也不例外

而对于飞行高度较高的飞机而言,往往会飞行到云层之上,此处对于同高度敌机而言,背景是远方大气层的蓝色;对较高的敌机而言,背景可能是云层顶部的白与蓝。因此,蓝、白、灰等色调成为中高空飞行战机的选择。

其中,尤其是击落敌机为目的的截击机或空优战机,常常会使用这几种颜色来混合,因此也就出现了模型界常说的“空优灰”。然而,美军战机在波湾战争中为了降低小型防空火力的伤亡,全面要求军机将任务高度提升到3000米的中高度之上,即便是原先为了低空攻击设计的A-10或AV-8B也不例外。

因此,在海战争后给各种战机全面配发激光制导吊舱或卫星制导弹药,使它们可以在云层上方或云层之间进行精确投弹,涂装选择灰色较为合适。另一方面,冷战后区域冲突遍地开花,美军也很难预测下一个战场适合什么颜色,这使得“空优灰”逐渐成为美军的标准涂装。

歼16低可视涂装奥秘:上高原下东海全吃的开,还藏隐身配方

△低可视度涂装歼-16着陆瞬间特写

因此,换用浅灰涂装的歼-16明显背向美军靠拢,背后可能有几个原因:

  1. 未来作战将采用视距外发射的中远程对地/对空武器,因此飞行任务以中高度为主
  2. 东部战区会出海飞行,西部战区则在高原上空飞行,采用两边都不吃亏的灰色在未来较容易互相支持。

当然,真正的原因可能也与吸波配方的特性有关,但这对外界就较难以确认了。(文/Flak)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强军战网 ( 苏ICP备16046128号-1 )

GMT+8, 2024-11-26 18:46 , Processed in 0.032495 second(s), 19 queries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