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之前,中国和德国的关系还算是亲密的,尤其是在军事合作上,这种关系从清末时期就开始了,只不过,二战期间,德国更需要日本在东方牵制苏联,所以选择支持日本,和中国断绝了合作,不过有网友指出,知道40年,甚至41年,德国还在和中国有军火交易,那么到底有没有这个可能呢? 首先要说的是,德国顾问们花了10年时间试图帮助中国建立一支德国式、亚洲版的军队。这支堪称中国近现代史上最现代化的陆军,加上于中国长江流域初步整建起的国防工业,使中国达成了抵抗日本侵略的“最低标准”。正是有中德蜜月期,在抗日战争初期,中国才寄希望于德国的从中调停,但是,德国调停中日战争的前提是中国承认日本在华的即成事实,这跟让我们投降有区别吗?就算轴心国二战真的征服了世界,然后以日本尿性该鼓动我们充当“打破白人奴役建立世界新秩序”的炮灰了。 1938年2月21日,德国承认伪满洲国;5月3日主动撤销一切合作;6月26日主动终止大使级;9月12日德满贸易协定,实在是无法想象,到了1941年,德国还有什么立场,还有什么能力把德械通过被英国掐死的航线运到中国,然后在被日本全面封锁的沿海港口进行装卸。最后怎么躲过汪精卫的伪政府送到中国军队的手里。 小编查过一些资料,不一定准确,38年8月,中国和德国统计,总共向德国订货3.89亿马克军火。但德国只运到了5000万。这部分订单自然是继续交付的。而且孔祥熙后来又追加了5300万马克订单。因此从38年10月之后,这批军火自然就源源不断的从香港运进来。到40年底,德国只剩9000万马克的订单没交付了。可见剩下的几亿马克的军火都送来了。 根据王国华的《抗战时期外国对华军事援助》76页-77页所说1940年蒋电驻德大使陈介请求德国阻止日本行动,德外长表示日本关系安南与阻运至华军火有关。可见1940年还是通过法属印支运来的,《抗战时期外国对华军事援助》中所说价值720万美元的2.2亿发子弹和数万发105毫米炮弹和20毫米炮弹,是孔祥熙在37年订的,38年孔祥熙和佛德又延续了一年易货协定,可再向德国订购2000万马克货物,并且德国再提供一亿马克贷款,年息5厘。1938到1941刚好是日本占领缅甸的时候,缅甸是中国和外面最后连接通道。日本占领后,中国就完全被封死了,自然武器就无法运输。 有一种说法是,38年德国人就交给芬兰等第三方代为运输了,不会用自己商船,另外当时一直走的是最开始走香港,然后法属印支,再后来是缅甸,貌似台湾有过一本书,名字好像叫中德贸易和德国军事顾问团的吧,里面有图表,41年5月最后一批德国物资到货,价值900万马克,从缅甸仰光上岸,经由滇缅公路运入,之后滇缅公路也断了,那就再也进不了了。 总之,在40年,甚至是41年,德国有可能继续和中国有军火交易,但主要原因是,为了完成抗日战争爆发前的军火订单,当然,也有可能是德国见到日本这个盟友不靠谱,在私底下和中国保持一定的关系,给自己多留一条后路。 |
强军战网 ( 苏ICP备16046128号-1 )
GMT+8, 2024-11-25 23:35 , Processed in 0.031150 second(s), 19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