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战时期,为了对抗日军的进攻,中国人民可谓是奇招百出,想出了各种各样的作战方式,比如地道战、游击战等,能够因地制宜抵抗日军侵略。不过,在抗战时期还用了一种杀敌一万,自损三千的作战方式,就是将黄河大堤炸开来水淹日军。当时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这件事发生在日军侵华的第二年。自从发动侵华战争以来,日军的攻势凶猛,先是占领了华北和东南,又占领了华东一带地区。日军的下一个重点进攻目标就是武汉,而要冲进武汉,日本人的计划是从河南和江西两个地方着手。为了阻挡日军的进攻计划,江西地区只要依靠本地区复杂的地形就可以有效阻击,但是河南就不行了。 众所周知,河南位于中原地区,是一马平川的开阔平原,很难守住。而当时郑州已经修建了铁路,日军一旦攻陷了郑州,便可以利用铁路的优势,进攻武汉就指日可待了。无计可施的高层在这样危急的形势下,最终只能选择利用黄河进行水战,以水代兵。 这个计划的代价很大,因此当实际操作时,河南本地的士兵们都不愿意合作,最后只能招募其他省的士兵来掘开黄河大堤。正值雨季,黄河大堤决堤,滚滚河水一路向南,阻挡住日军前进的步伐。但是,这件事没有事先预警,涛涛黄河水不仅淹没了黄河水,河南、安徽、江苏三个省总共40多个县的地区都受到了大水灾的影响,受灾灾民多达1200多万,还有1000多万亩农田在洪水中淹没。 最终,这场大水灾将日军行进的步伐有效地拖延了。日军携带的装甲车和粮草辎重没有办法进行运输,部队也被大水分开,无法形成整体,还有很多日军被我军直接歼灭了,力量大大折损。这次水灾也为之后的武汉会战留下了宝贵的准备时间。 然而,由于水灾的规模实在太大,当时河南又是重灾区,当地上到部队官兵,下到黎民百姓,都充满了怨气。老百姓仰仗着过日子的根基一朝尽毁,流离失所。河南农业遭受重创,也让整个中原地区备受苦难。此后的10年中,河南又经历了多年的旱灾,直到50年代开始,才慢慢重新恢复生机。 |
强军战网 ( 苏ICP备16046128号-1 )
GMT+8, 2024-11-2 22:40 , Processed in 0.035965 second(s), 19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