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7是中国研发的第一种两倍音速喷气战斗机,作为典型二代战机,具有高空、高速特性,轻小灵活的特点,低成本、高效率和使用维护简单,让其成为高性价比的战机。歼-7战斗机曾批量出口到世界多个国家。中国于1961 年开始从原苏联引进米格-21Ф-13 型飞机,从最初的仿制开始,通过两代航空人一步一步的努力,最终将其发展成为家族庞大的歼七系列,并成为中国空军主力歼击机和对外出口的支柱产品。可以说一部歼七的发展史就是中国军用飞机的发展史,同时也是中国航空工业的由弱到强的成长缩影。 中国在获得歼七生产技术后对其进行了先后16个型号的改进。而歼七B是按约旦要求发展的型号;它不仅具有悬挂西方导弹的作战能力,并且弹射救生范围更广,发动机和成品等附件的寿命更长。据埃及飞行员反映,歼七B在空战方面要强于苏联的米格-21MF战机。1982年底,埃及订购两批共60架歼七B战机,它出口为国家创汇约两亿美元。两伊战争期间伊拉克也直接从中国购买过90架歼七B战机。它们在两伊战争中发挥过重要作用,不但被用于拦截伊朗空军的战斗机而且还执行对地攻击的任务。 1980年9月22日,两伊战争爆发,伊朗和伊拉克之间的长达8年的边境战争由此展开。战争爆发后,由于伊朗和伊拉克两国自身的国防工业薄弱,必须从国外进口大量武器装备及零配件。由于中国武器价格便宜、操作简单,战争期间,双方均大量购买了中国的武器装备。这场远在西亚的战争对于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军工来说,简直就是一场“及时雨”。 80年代初,国家进入改革开放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历史时期,不得不大量缩减军备,提出“军队要忍耐”。这样,失去了国内的军火订货,中国的军工企业几乎处于崩溃的边缘,这时候因为两伊战争而送来的军火订单对于当时困难的中国军工厂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战争开始后,国际社会开始对伊朗和伊拉克双方都实行了武器禁运,于是伊拉克就试图通过关系密切的阿拉伯国家进口飞机来弥补战时损耗,于是通过约旦出面获得了80架歼-7飞机。 就连军事大国美国也对歼-7有浓厚的兴趣,上世纪八十年代,中美两国的关系日益密切,开始进入一段“蜜月期”,于是美国有了从中国获得在飞行性能上几乎和米格-21 一样的歼-7飞机的可能。冷战期间,美国和苏联在政治、军事、经济、外交等诸多领域激烈竞争。美国为了对抗苏联空军,一直非常希望获得各种真正的米格战斗机,以便与自己的战斗机进行空战对抗训练。 在中国与美国关系正常化后,美国空军终于等到了这个机会,他们被允许购买歼七B战机。这让美军喜出望外,急忙耗巨资购买了15架歼七B,这些飞机装备在拉斯维加斯西北部托诺帕试验靶场的空军 4477“红鹰”测试评估中队。2003 年海湾战争结束后,美军至少还将两架缴获的伊拉克空军的歼-7B 飞机运回了国内进行测试。美军在拥有了充足数量的歼七B后,美军立刻将其作为了全新的米格战斗机模拟中队的核心力量,从演习一架米格-21对抗一两架美军战斗机,变成了多对多的集体空战。在当时这一项目属于绝密项目,没有人想到这支部队的主力战机来自于中国。 |
强军战网 ( 苏ICP备16046128号-1 )
GMT+8, 2024-11-2 18:38 , Processed in 0.033781 second(s), 19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