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众多军事爱好者们的传统印象中,机载航电系统向来都不是俄制战斗机的强项;当年以各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机动动作而闻名于世的苏27“侧卫”战斗机,就是因为傻大黑粗的雷达拖了后腿,难以发挥出最完美的战斗力。所以在国际军售市场上,俄制战机总是扬长避短,以炫耀机动性能作为主要卖点。然而进入五代机时代以后,毛毛熊悲催地发现了一个更加棘手的问题,那就是隐身能力已经超过航电系统成为自己的更大短板,于是苏57破天荒的把雷达作为了新卖点,而且这个卖点看起来还十分的“炫”。 近日,俄罗斯国防安全委员会主席在介绍苏57(前称T50)的发展现状时,仅仅简单地提及苏57使用了可以降低雷达反射面积的吸波复合材料,浓墨重彩的宣传重点则放在苏57的全向感知系统、智能化设计、体系作战能力等方面,体现出了俄罗斯五代机的总体发展思路。我国国内也有喜欢俄罗斯武器的人士称,俄苏57战机在设计时并不强调前出制空作战,而是依靠自身强大的探测能力、己方支援体系进行防御作战。而在这种作战模式下,隐身能力并不重要。 众所周知,强调隐身突防、隐蔽接敌的五代机,需要尽量避免过多使用诸如雷达这样的主动探测手段,以防止自身的电磁信号被敌方侦测定位从而暴露行踪;更多的是依靠光电瞄准系统、无源电子接收系统等被动感知设备来获取战场信息。苏57却反其道而行之,配备了多达6部雷达作为全向感知战场态势的主要措施,寄希望于通过数量众多的雷达尽早发现敌方的五代机,以此弥补自身隐身能力差强人意的劣势。这种反潮流的做法有点类似于射雕英雄传小说中逆练九阴真经的欧阳锋,背道而驰反而练就了一身绝世神功。 不过文学作品毕竟跟现实相去甚远,“隐身不够,雷达来凑”的逆向思维真的能够收到出奇制胜的效果吗?我们不妨先来看看苏57的6部雷达到底成色如何。根据俄罗斯官方公布的资料,苏57的雷达系统由1部N036型X波段主雷达、2部N036B型X波段侧视雷达、2部N036L型L波段襟翼雷达、1部尾椎后视雷达组成,所有的雷达都是采用了有源相控阵体制,并且由N036UVS型中央处理计算机进行信息集成,虽然单部雷达的技术性能算不上顶尖,但是6部雷达加在一起,提供的探测视野角度还是首屈一指的。 然而,探测视野是一回事,探测距离又是另一回事。苏57固然有多部雷达,但每一部雷达的口径都不算大,特别是作为主要探测手段的机头雷达,其T/R单元数量只相当于F-35或者歼10C的数量,最大探测距离与F-22、歼20有比较大的差距。而在环视视野方面,F-35、歼20采用的是EODAS光电分布式孔径系统,不辐射信号,不怕干扰,而且可以跟头盔的联合显示系统交联,直接进行目标图像显示和指示,更加的方便快捷。 苏57号称能够同时跟踪60个目标、同时打击其中最具威胁的16个目标。当然苏57本身并没有这么多的导弹可用,而是通过A射B导的方式引导友军的火力来补足这16个火力通道。这样的作战性能看起来简直如同生了三头六臂一般的酷炫存在,只可惜在表面风光之下却难掩其尴尬。所谓的“跟踪XX个目标打击XX个目标”其实是机扫天线雷达时代的过时指标,因为机扫天线雷达同时兼顾探测距离和探测角度是一项高难度的技术,到了有源相控阵雷达时代,早已成为一个不成问题的问题了。 也就是说有源相控阵雷达的多目标跟踪打击能力取决于实际需求而不是技术水平,F22、F35、歼20都不再刻意强调的指标却被苏57当做宣传亮点,差距无疑是显而易见的。苏57的作战思路就好比在漆黑的夜晚开着手电筒到处乱照,而且一把手电筒还嫌不够,又加上了五六把大小各异的手电筒一起照。能不能照到躲在某个阴暗角落的敌人尚且是一个未知数,自己却可能会沦为一个十分醒目的靶子,犯下了五代机对决的大忌。具体在实战中,苏57苦练的这套逆行经脉的绝招,会取得什么样的结果,还需要再观察。 作者:刻雨无痕 |
强军战网 ( 苏ICP备16046128号-1 )
GMT+8, 2024-11-2 04:26 , Processed in 0.030188 second(s), 19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