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5-60年代,世界各国航空事业大踏步跨越式发展,各种新式航空技术层出不穷。特别是到了1969年,对于世界航空界来说是一个很特殊的年份,很多后来大名鼎鼎的战斗机就在此时启动。如:美国的F-14,苏联的米格-27、苏-17,还有英国、联邦德国和意大利联合研制的“狂风”,这些战斗机都使用到当时很先进的变后掠翼技术。当年的变后掠翼技术很流行。 而在此之前,英国早于1957年就开始研制垂直起降战斗机,后命名为“鹞”式战斗机,也于1969年4月装备部队。这种垂直起降方式给传统战斗机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不用跑道,能在前沿机场和军舰上部署,因而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 研制历程面对北方的压力,现实的国土防空需求,紧跟世界先进航空发展动态。1968年7月11日,空军上报了《关于三五期间我国飞机发展问题的几点意见》,明确提出要尽快解决垂直短距起降战斗机问题。 随后六院根据空军指示,下达短距起降战斗机的研制课题。1969年初,601所(沈阳飞机研究所)将短距起落喷气襟翼可变机翼飞机列入专题科研项目,但是由于技术储备不足,该项止当时仅仅作为预研。 间隔没有几天,一个意外的事件改变了该项目的命运。1969年3月,中苏珍宝岛冲突发生,在准备打仗的大背景下,该项目成为高于一切的重点项目。同年9月,正式下达该型号的研制任务,正式代号“四号任务”,这意味原来的预研项目瞬间优先于歼6、歼7、歼8变成头等重要任务。四号任务以歼-6为基础,加装升力发动机,需要实现垂直起降及超音速飞行。 当年国土防空的主力军歼-6战斗机。 10月,三机部在沈阳召开领导会议,决定601所、112厂分别抽调设计员、技术员,和其他相关院校人员组成“四号任务”研制团队,计划在1971年“七一”首飞上天。其实大家看到这个时间就可以得出结论,这又是一个注定要看不到成果的项目。 全休设计人员仅用20个月的时间,就设计出垂直起落飞机的总体方案。同时,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调配少量人员坚持歼-8的研制。这里要感谢科研人员的预防手段,要不然我国自研的歼-8搞不好就夭折了。 下面是一组四号任务的方案之一,在歼-6的机体上装4个升力风扇,看起来很原型的解决方案。在升起来之后,不知道怎么实现超音速飞行。下图是现在绘制的效果图。 1971年,作为重点研制型号的“四号任务”,由于受当时技术、材料及发动机等诸多因素限制,该方案远超我国当时具备的技术水平和能力,研发基本处于停滞。 下面是第二种方案的推测,常规或者更现实的作法应该是主发机+升力发动机方案,整体布局应该类似于雅克38。雅克38的前身是雅克36垂直起降验证机,从机体和进气方式最接近歼-6,绝对可以做为原型机参考。 下图是歼-6改四号任务方案二。 到了1972年,正式决定“四号任务”不再列入国家型号发展计划,但是仍然作为先期研究的科研项目。自此,我国第一次垂直起降飞机的尝试到此终结。 “四号任务”科研人员为该项目付出了大量心血和努力,在极短的时间里,进行了大量的试验,并在歼-6的基础上,大胆探索垂直起降所涉及的许多难题。但由于该项目的研制周期只有1年零10个月,在当时我国落后的技术条件下,完全违背客观规律,是一项根本无法完成的任务。有个想法,如果沈飞跟当年坚持研发歼-8一样,在歼-31的发展上也考虑差异化,那么现在是不是已经有一款可实用的垂直起降舰载机型号,也不用迟迟难于定型。 |
强军战网 ( 苏ICP备16046128号-1 )
GMT+8, 2024-11-23 19:33 , Processed in 0.027881 second(s), 19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