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H3型护卫舰(英文:Type 053H3 Frigate,北约代号:Jiangwei ⅡClass Frigate,译文:江卫Ⅱ级护卫舰),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设计建造的第二代全封闭导弹护卫舰。 该型舰是在053H2G型护卫舰(江卫Ⅰ级)的基础上改进研制,用海红旗-7舰空导弹(HHQ-7)取代红旗-61防空导弹(HQ-61B),比前型053H2G有了更高效的防空火力,尤其提高了对掠海反舰导弹防御能力,同时保持了原有的对海、对潜攻防能力。053H3型是一型攻防均衡的护卫舰。 053H3型护卫舰首舰嘉兴号于1997年开工建造,1998年6月下水,1999年6月服役于东海舰队。该型舰共建造10艘。 发展沿革 053H3型护卫舰(江卫Ⅱ级)和053H2G型护卫舰(江卫Ⅰ级), 053H3型护卫舰首舰521舰 作为中国1990年代初期推出的新舰艇,技术层次比先前的江湖级护卫舰有很大进步。 053H3护卫舰,是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二代全封闭导弹护卫舰,有比较强的对海,对空,对潜攻防能力,尤其提高了对掠海反舰导弹防御能力,是一型攻防较均衡的护卫舰。护卫舰可以胜任较远海域的任务,包括海面攻击、海岸巡逻、火力支援和一些其他任务。虽然"江卫"-Ⅱ级护卫舰并没有像"旅沪"级驱逐舰和"旅海"级驱逐舰那样赢得很多关注,但"江卫"Ⅱ级护卫舰却比较成功地体现了能力与成本的平衡。 折叠 江卫Ⅰ级 053H2G型(江卫Ⅰ级)护卫舰上装备的改进型"红旗"-61系统比 巨大的海红旗-61舰空导弹 053K型("江东"级)上的老"红旗-61"系统性能有了很大提高,初步满足了海军对舰载点防空导弹的迫切需求。053H2G型护卫舰在技术上的最大进步,就是首次拥有了实用化性能稳定的舰载点防空导弹系统。该系统基于早期不成熟的"红旗"-61防空导弹系统改进而来,例如最初"红旗"-61采用双联装托架发射装置.通过自动装填设备从发射架下的弹库内进行补弹。这种方式带来的问题是导弹和各种设备暴露在外,在海上恶劣环境中容易发生故障,大大降低了系统可靠性。采用弹库装填的方式发射速度很低,没有对抗饱和打击的能力。因此,在"江卫Ⅰ"级上,设计人员采用了一次性发射筒式结构,导弹的发射筒也是包装筒。这样导弹日常保养维护性能 053H2G型江卫I级护卫舰 大大提高,系统可靠性也有了很大提升。而且这种设计反应速度快,对抗多目标的能力也比需要装填机构的托架发射器强。采用发射筒结构,表明中国海军已经解决了防空导弹这种精密武器的日常储存保养问题,使舰载防空导弹真正走向了实用化。不足的是,"红旗"-61导弹的弹翼无法折叠,所以其发射筒为了容纳展开的弹翼变得特别粗大笨拙,一来浪费了大量甲板面积,二来也使得备弹量只有6发。再者,笨重巨大的发射装置使得其驱动系统必须有很大的功率,以保证发射架快速转动对准目标 。 正是由于红旗-61改型系统固有的一些缺陷,使得中国海军对其性能并不满意,所以"江卫"Ⅰ级只建造了4艘。中国海军一直在谋求更紧凑、更可靠、反应速度更快的舰载点防空导弹系统,这一切在引进法国"海响尾蛇"系统并在其基础上研制成功红旗-7防空导弹后变成了现实,从此也诞生了053H2G(江卫Ⅰ级)的升级版本053H3( "江卫"Ⅱ级)导弹护卫舰 。 折叠 江卫Ⅱ级 053H3型护卫舰基本采用了053H2G的舰体和武器 法国海响尾蛇舰空导弹 系统,使用"海红旗-7"进程防空导弹取代了"红旗-61","鹰击-8"反舰导弹改为2座四联装,主炮换装为PJ-33A型双联装100毫米舰炮,后部两座76A双联装37毫米炮移到了机库顶部。排水量进一步加大,标准排水量为2250吨,满载排水量为2393吨,续航力为5000海里/16节,进一步增强远洋航行能力。053H3从1996年开工建造至2002年共建造10艘,在中国海军安全感非常不足的90年代后期挑起了大梁 。 和"江卫"Ⅰ级相比,053H3型("江卫"Ⅱ级)最大的改变就是主炮后甲板上粗大笨重的"红旗"-61发射筒被移除了,舰桥前的甲板室也因此被延长扩大。在甲板室顶部,安装有一具小巧的八联装"海红旗"-7防空导弹发射装置。该系统是引进并仿制法国"海响尾蛇"防空导弹系统的产物。在安装到"江卫"II级上之前,原装的" 海红旗-7舰空导弹 海响尾蛇"系统曾经在"旅大"、"旅沪"级导弹驱逐舰上使用过,这使得中国海军在这方面有了一定的经验。"海响尾蛇"系统体积小巧、便于布置、性能可靠,中国海军对此非常满意,故进行仿制开发了"海红旗"-7系统。该系统采用无线电指令、红外和光学复合制导模式,当远程警戒雷达发现来袭目标后,自动将目标信息提供给火控系统,舰上的"海狸"II火控雷达和导弹发射器转向目标方向并且作精确搜索并且锁定目标。此时,操作手按下导弹发射按钮,导弹发射筒前盖被抛掉,导弹射出。导弹离开发射筒后,由红外导引装置将其引人跟踪雷达波束或者光电控制装置的控制范围内,并对导弹进行跟踪。与此同时,计算机根据导弹与目标的角偏差和导弹的距离数据,按"三点法"导引规律,自动计算出控制导弹飞向目标的控制指令,通过无线电传输发送给飞行中的导弹。导弹接收到遥控指令后,通过自动驾驶仪控制 053H3型江卫II级首舰521舰 舵面偏转,改变飞行姿态、修正偏差,准确飞向目标。当火箭发动机点火产生的压力超过5×106帕斯卡、经过1.5秒钟后,导弹纵向加速度超过18g,此时战斗部的安全和保险装置均被解除,处于待爆状态。当导弹与目标遭遇且目标处在弹上无线电引信波束区域内时,即自动引爆战斗部,并以破片聚焦的方式杀伤目标。如果说改进型"红旗"-61的服役标志着中国海军首次拥有了真正实用化的舰载防空导弹系统,那么"海红旗"-7的出现则标志着中国海军终于拥有了真正满意信得过的舰载防空导弹 。 除了防空导弹技术上的重大突破,053H3型舰另一个特点,就是拥有了措载反潜直升机的能力。在现代海战中,反潜直升机在舰队反潜作战中所起的作用是其他武器无法替代的。拥有舰载反潜直升机后,舰队在远距离上的反潜能力将得到大幅 直-9型舰载直升机 度提升。在前几代中国导弹护卫舰上,虽然都装备了基本的反潜武器,但种类过于传统,仅仅限于反潜火箭、抛掷或滚落式深水炸弹等,基本停留在二战后期的水平上,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新的作战需求。所以,反潜直升机和防空导弹一样,成为另一个当时中国海军急待'突破的技术难题。而到了"江卫"I/II级系列,舰载反潜直升机才真正投入实用。在"江卫"II级的后部,建有一个机库,舰尾有直升机平台,可以搭载一架直-9(Z-9)反潜型直升机。虽然在技术上直-9反潜型尚有待改进之处,但是这毕竟使中国海军首次拥有了直升机反潜能力,使舰队反潜这一中国海军的传统弱项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提高 。 建造过程 053H3型护卫舰首舰,最初舷号597是为巴基斯坦海军建造的 053H3型护卫舰首舰521号嘉兴舰 ,于1996年在上海沪东造船厂开工,1997年12月下水。但后来597舰却于1998年11月加入解放军海军东海舰队,并被命名为"嘉兴"号,舷号也改为521。作为解放军海军90年代最大的国产护卫舰项目,几年间共有10艘053H3型建成下水 。 改型二号舰522连云港号,1997年在沪东造船厂开工建造,1998年下水,1998年12月正式服役于东海舰队。 523莆田号,1997年6月15日在沪东造船厂开工建造,1998年12月23日下水,1999年12月15日服役。2000年12月15日浙江舟山军港正式命名,服 053H3型二号舰522号连云港舰 役于东海舰队。 524三明号,在沪东造船厂开工建造,2000年服役于东海舰队。 564宜昌号,在广州黄埔造船厂建造,1999年12月服役于南海舰队 565玉林号,在广州黄埔造船厂建造,2000年7月31日服役于南海舰队 566怀化号,在广州黄埔造船厂建造,2002年7月命名,服役于南海舰队。 567襄樊号,在广州黄埔造船厂建造,2002年5月开始服役于南海舰队。 527洛阳号,在上海沪东造船厂建造,2005年服役于北海舰队。 528绵阳号,在广州黄埔造船厂建造,2004年5月服役于东海舰队 。 技术特点 折叠 舰体结构 053H3型护卫舰具有较丰满的水线面,宽的方艉。水线以上沿 522号连云港舰 全舰都有外飘;舰艏有明显折角线,圆弧明显,外飘较大。这种线型有具很好的适航性,高速时阻力比较小。舰艉部的小楔形可以降低兴波阻力。 值得注意的是,"江卫"级长宽比达8.2,大大低于国外现役护卫舰(一般为9~10,加拿大"哈里法克斯"级是8.1),接近美国海军最新的"阿里。伯克"级驱逐舰。降低长宽比的设计已成为一种新趋势,其主要优点是提高了抗纵摇能力和艉部浮力,由此产生的抗纵摇稳性力矩可以平衡大型球鼻艏声纳的重量所施加的纵摇力矩,使艏部在风浪很大时不致埋艏过深,因而适航提高并且可以增加舰上容积以布置更多的武器。舷边采用圆弧过渡(这在中国 522号连云港舰 舰艇中是首次),不仅解决了甲板的上浪积水问题,而且降低了雷达反射截面,隐身性能进一步提高。 "江卫"Ⅱ级采用中央桥楼全封闭设计,不仅使舰只具备三防能力,而且尤其适合在炎热的南海海域作战。舰体是焊接钢,舰桥、机库、烟囱采用轻质铝合金结构。全舰有两层全通长甲板,舰桥与两层甲板等高;主桅杆是塔式桅与桁格桅的混合结构。与过去设计的舰只相比,"江卫"级的上层建筑更小;围壁转角都采用圆角过渡;侧壁都有一定角度的内倾,表明设计者对降低雷达反射截面作了一定的考虑,但对烟囱及排烟似乎没有什么降低其红外辐射的措施。从烟囱即可确认""江卫"Ⅱ级采用了2台式4台柴油机组成CODAD全柴 522号连云港舰 动力装置,总功率14400马力。"江卫"级具有25节的最大航速。并且在16节巡航速度下其续航力为5000海里,这一指标显然对于中国海军有重要战术意义,尤其是在南海。 "江卫Ⅱ"级导弹护卫舰的设计充分体现了中国海军对作战舰只适航性能的重视。这对于建设一支有效"蓝水"海军是不可缺少的 。 053H3采用全封闭中央桥楼,不仅使该舰只具有三防能力,而且尤其适合在炎热的南海作战。在居住性上改变以往舱室狭小,光线暗淡,充分利用照明,色彩,降噪等手段,使舰员有一个较理想的工作生活环境,军官的住舱都已经达到三星级标准。 523号莆田舰 该型舰采用钢质舰体,铝合金上层建筑。由于采用隐身设计,该舰的上层建筑比052H2G更简洁,更内顷使约2400吨的军舰的雷达的反射面积只相当于一艘500吨的小船!舰上设置自动消磁系统,降低磁场等物理场强度,采用了海军工程学院开发的"柴油机双层隔振装置"配合"气幕降噪系统"使该舰的水下辐射噪音得到了有效控制! 舰体有较宽的水线面,方艉,舰艏折角,舰体外飘,低长宽比,舷边圆弧过渡。 折叠 舰空导弹 据美国科学家联盟和英国《简氏导弹和火箭年鉴》介绍,"海红 海红旗-7舰空导弹 旗"-7技术最早源自法国汤姆逊CSF的拳头产品-"响尾蛇"(Crotale)面空导弹,在性能上属于较先进的一种近程舰空导弹,除具有较强的防空能力外,对反舰导弹也具有较强的拦截能力。后者的引进和消化,使国产近程导弹系统告别了"红旗"-61大而重的旧弊,从理念上和技术上都得到了很大提高。在引进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使得"海红旗"-7导弹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超过了原系统;最大速度2.3马赫,射高15-5500米,最小射程500米,对掠海导弹的射程为8.5公里,对飞机射程14公里,系统反应时间6-10秒,杀伤概率约为70%。其杰出的近程反导能力在世界同类舰空导弹中也遥遥领先,因此一经装备,便迅速取代"海红旗"-61,成为人民海军的主力舰空导弹 。"海红旗"-7近程防空导弹采用半主动雷达/光学制导,战斗部重14千克,飞行速度2.4马赫。整个系统有8枚待发弹和16枚备用弹 。 折叠 火炮反潜 "江卫"-Ⅱ级与"江卫"-Ⅰ级的上层建筑和动力系统相同,但装备了更好的 新型双100毫米自动舰炮 武器系统和传感器,防空和反舰攻击能力提高了很多,可配合更大军舰(如"旅沪"级)一起执行任务。升级的武器系统包括用1座8联装"海红旗"-7防空导弹发射架;用8枚改进型"鹰击"-82反舰导弹取代了原来的6枚"鹰击"-8反舰导弹;换装新式双联装100毫米主炮;舰尾2座双37毫米高炮移到直升机库上方,防护面积更大。 舰上以新型345火控雷达取代了老式343雷达,用以控制100毫米主炮和反舰导弹;新数据链用于视距外攻击目标。"江卫"-Ⅱ级护卫舰的C3I系统据传是中国仿制产品,这种系统也安装在解放军海军的新驱逐舰上。其作战指挥系统据称也是仿制的产品,可以同时跟踪和处理上百个目标。 中国国产的"鹰击"-82反舰导弹为2座4联装布置。该型导弹采 79A型双100毫米自动舰炮 用主动雷达制导,动力为涡喷发动机,射程120千米,掠海飞行速度0.9马赫,战斗部重165千克。 "江卫"-Ⅱ级护卫舰的主炮为新型双联100毫米56倍径舰炮,发射15千克炮弹,射速18发/分,对海面目标射程远于22千米。有一些该型舰换装了更新的双联100毫米隐身舰炮。4座76A式双37毫米高炮射速400发/分,对空中目标射程约9.4千米。 该型舰后甲板安装有2座6管320多用途火箭发射器,主要用于反潜,射程约1200米,备弹36枚;其他反潜武器包括2具深水炸弹发射架 。 服役动态 053H3型护卫舰 2001年,"宜昌"舰出访了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2007年,"连云港"和"三明"舰在无补给舰的伴随保障下,出访巴基斯坦并参加了"和平-07"海上多国演习 。 2010年,"绵阳"舰和"郑和"舰组成训练编队再次出访大洋州五国。 2014年4月下旬,"葫芦岛"舰参与了"海上合作-2014"多国联合演习任务。 2014年6月20日,由053H3护卫舰"洛阳"舰组成的中国海军第十六批护航编队结束对非洲八国的出访任务启程回国。 总体评价 053H3型(江卫Ⅱ级)护卫舰,舰体线型比较接近意大利的西北级护 053H3型和053H2G型护卫舰并排停靠 卫舰,长宽比达8.2,接近美国海军阿利·伯克级驱逐舰,主要优点是提高了抗纵摇能力和艉部浮力,适航提高并且可以增加容积以布置更多的武器 。 中国海军的053型系列护卫舰,经过"小步快跑"的不断改进,形成了五个主要型别的护卫舰系列。护卫舰"小步"改进,便于海军指挥训练、后勤保障、维修技术等逐渐相应跟上,形成真正的战斗力;而"快跑"不断线,更便于国家工业部门在积极研制新装备的同时稳定配套协作关系,不断提高质量和可靠性 。053H3型护卫舰的设计建造,使中国舰船科技人员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新世纪建造更为先进的054型护卫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强军战网 ( 苏ICP备16046128号-1 )
GMT+8, 2024-11-2 14:21 , Processed in 0.033856 second(s), 19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