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无人机起步于上世纪60年代,由于苏联突然停止援助、撤回专家,我国正在试验中的拉-17无人靶机及资料严重缺失,现实的压力促进了我国开始独立自主研制无人靶机、侦察机。在接下来的近20年间,我国设计定型并服役了两款无人机,分别是“长空一号”(仿拉-17)、“长虹-1”(无侦-5),主要负责人是被誉为“中国无人机之父”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赵煦将军。稍后包括歼字头系列无人机改型也出自赵院士之手。 长虹-1(无侦-5)无人机,可适用于高空侦察、靶机、地质勘测、大气采样等。1969年开始研制,1972年11月28日首飞,1980年定型服役正式装备部队。长虹-1无人机的技术源头来自美国BQM-147G火蜂无人侦察机,上世纪6-70年代越战期间,为探明中方援越物质情况,美国在瑞安公司BQM-34A“火蜂”无人靶机上,于1964年初研制出BQM-147G型无人侦察机。此后,美军经常派火蜂高空无人机侵入中国领空,执行侦察任务。 正常任务流程,先由C-130母机于5-6000米高度投放,无人机按照预先设定在计算机内的速度、航向等任务数据飞行,在侦察任务完成后返回预定地点,由C-130用特殊挂钩回收返场。 1964年8月,火蜂无人机首开对我国的侦察之路,由于空军此前没有应对此类无人机的经验,所以一时毫无办法。甚至于当年10月,在对美军BQM-147G的拦截过程,我军1架歼-6由于缺乏经验,将炮弹打光也未能命中目标。飞行员想将其撞落过程,因动作过猛进入螺旋,最终只得跳伞。为有效对抗火蜂,空军在南方空域开展高空模拟战斗训练,机会再次在11月15日出现。一架火蜂无人机从海南方向入侵我国领空,空1师飞行中队长徐开通驾驶歼-6跃升到17500米极限飞行高度,在距火蜂无人机320米处一直打到140米,首开击落记录。 1970年2月10日,海航飞行员架驶歼-6击落1架美军火蜂无人侦察机,有意思的是,一发穿甲弹击中尾锥整流罩,无人机直接在空中开伞,飞机完整着地,这跟直接降落在机场差异不大,从中可以获得的技术资料大家可想而知。应该是所有击落火蜂中最意外的收获。这架火蜂无人机,一侧机身上有六、七个跳出水面的漫画小鲨鱼,每个鲨鱼头顶有一个降落伞,下方是海浪波纹符号,最下面则是一个白五角星标志。应该每次执行完跨海任务,用降落伞和白五角星记录一次顺利返航。当然,最后一个除外,因为它再也没有机会回到出发地了。 截止1970年,我军共击落BQM-34“火蜂”无人机21架,通过经验的传授,我军歼-5、歼-6、歼-7/米格-21都曾取得过击落战绩。伴随着BQM-34“火蜂”无人机不断的被击落,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火蜂的基础上研制出“长虹-1”(无侦-5)高空多用途无人机。1970年9月18日,用修复成功的BQM-147H无人进行投放试飞成功。 根据BQM-147“火蜂”无人机研制的我国“长虹-1”(无侦-5)无人机。 我国使用运-8做为“长虹-1”(无侦-5)的投放载机,长虹-1使用降落伞进行回收作业。 “长虹-1”(无侦-5)研制成功之后,参与过执行援越作战侦察任务,也算对美国当年侵入我国侦察的最有力回应。同时,无侦-5的研制成功,对于我国后续无人机领域的贡献巨大。参数性能翼展:9.76米; 机长:8.97米; 机高:2.18米; 最大起飞重量:1700千克; 有效载荷:65千克; 最大平飞速度:800千米/小时(高度17500米); 实用升限:17500米; 航程:2500千米; 最大续航时间:3小时。 |
强军战网 ( 苏ICP备16046128号-1 )
GMT+8, 2024-11-1 22:32 , Processed in 0.034236 second(s), 19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