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3月,西方情报人员获得了一张苏联白俄罗斯军区“德维纳”演习的照片,一辆完全陌生的新型主战坦克跃然纸上,这就是具有传奇色彩的T-64主战坦克。T-64主战坦克是苏联第一种安装大口径滑膛炮、自动装弹机、复合装甲、拥有发射炮射导弹能力的主战坦克,性能比前一代T-62中型坦克有了大跨步飞跃,在苏联波澜壮阔的坦克发展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这种从未出口过的红军精锐是隐藏在重重铁幕之后的幻影坦克,西方情报机构一度将其误判为T-72主战坦克,甚至长时间无法确认该型坦克的存在。而在1970年代的中国,也曾经以超越T-62为目标尝试研制了自己的二代主战坦克——122中型坦克“三液”、“三机”样车。但鲜为人知的是,在当年的中原腹地,还曾经研制有一型与122中型坦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又特点迥然的主战坦克,其样车现在仍默默地躺在废旧车场中经历着时光流逝的洗刷,成为神秘东方的幻影战车。 偶遇122中型坦克 对于洛阳第一拖拉机厂曾经批量生产坦克的故事可以说上了年纪的洛阳人都知道。2015年春节期间,听说该厂的七〇四分厂因为厂房改造,把几辆库房里落灰的老坦克拉出来暂停在露天停车场上,为职工家属、市民群众近距离接触坦克提供了一个绝好的机会。笔者来到停车场,只见不少大人孩子正围着一排老坦克兴奋地看着、说着,毕竟厂里造坦克的故事对年轻人和孩子来说早就成为了传说,只能在老工人的口口相传中才能窥得一二,这次能够看到自己厂里生产的坦克实车,大家都显得异常开心。 在这些坦克中,大多数是标准的59式中型坦克。还有一辆59-2A式扫雷坦克,这是分厂于1980年代末期研制59-2A式中型坦克时的配套型号,也是国产坦克中少见的扫雷坦克样车。不过这还不是最令人惊讶的,在59-2A式扫雷坦克一侧停放着的一辆老坦克立刻让笔者惊喜异常。这辆坦克外形比59式坦克略大,采用无托带轮的5组负重轮结构,扁平的炮塔上安装有一门修长的大口径滑膛炮,光滑的炮壁与59-2A式坦克105毫米线膛炮口中的圈圈膛线形成鲜明对比,火炮两侧还通过连杆并联了4具反坦克导弹发射器,车体两侧翼子板上是密封的整体式储物箱,前端两个硕大的五角星构型显示了“文革”期间的特征。这些特点综合在一起,不得不让人联想到传说中的122中型坦克,难道当年北方某厂负责研制的122中型坦克落户到了洛阳? 带着这些疑问,笔者回家后迅速翻阅相关公开资料。目前对“122工程”公开介绍最全面的是《坦克装甲车辆》2005年第3期中孔凡清、将言同志的文章《三代主战坦克在这里孕育——我国为探索三代主战坦克而预言的122中型坦克》。据文中介绍,为全力追赶世界先进水平,1967年4月,根据军委装甲兵指示精神,由北方某坦克制造厂牵头,某研究所和装甲兵科研院参加,联合组成了新型坦克论证组,对发展我国二代坦克的战术技术指标进行充分论证。同年12月,国防科委批准了军委装甲兵提出的论证指标,下达了正式研制“122中型坦克”的任务,承担研制任务的工厂和有关科研院所遂全力投入新型坦克的研制工作。122中型坦克的名称是按照我国坦克设计代号的命名规则,59式中型坦克设计代号为WZ-120,而69式中型坦克设计代号为WZ-121,下一代中型坦克的名称自然是WZ-122,因此其预研型号就被称为122中型坦克。 在122中型坦克研制工作开始不久的1969年3月,震惊世界的中苏珍宝岛冲突爆发了,冲突中苏军装备的T-62中型坦克给当时的中国军人以极大触动。同年秋,国务院召开了关于反坦克武器研制的紧急会议,确定以研制师以下部队使用的反坦克武器为重点,同时决定组成8个科研会战组,集中力量对14项新研制的和改进的反坦克武器及其弹药进行技术攻关,并由五机部、炮兵、装甲兵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掀起了中国兵工史上轰轰烈烈的反坦克武器研制大会战。为此,军委装甲兵司令部果断放弃了原来122中型坦克比较保守的研制方案,以超越T-62中型坦克为目标,进一步提高新型中型坦克的技战术指标,并亲自挂帅组成新一代中型坦克会战组,同年12月北京召开会议对新型坦克战技指标进行了补充论证。1970年初,军委装甲兵召开新型坦克研制会议,进一步确定了战术技术指标。2月4日,装甲兵和第五机械工业部联合成立了“五种新型车辆会战领导小组”,下设“二四会战办公室”(简称“二四会办”),122中型坦克就是5种新型车辆中的一种。3月18日,由军委装甲兵、沈阳军区装甲兵、北京军区装甲兵、五机部等领导机关和科研院所、工厂等单位,联合组成新型坦克会战组,按照新战技指标设计的122中型坦克研制正式开始。 122中型坦克重点提升火炮威力和机动能力,为此设计采用了当时世界最先进的液力传动装置、液压操纵装置、液气悬挂装置,简称“三液”样车。“二四会战”以高起点、大兵团、三结合为特点,部队、工厂、研究所三结合,工人、干部、技术人员三结合进行突击性研制工作。1970年9月25日即顺利完成了一辆“三液”坦克样车总装任务,但由于“三液”技术不过关,新型坦克研制工作陷入停顿状态。为此,军委装甲兵意识到新型坦克战技指标不切实际,于是果断叫停“三液”样车的研制,转而研制技术成熟的机械传动、扭杆弹簧悬挂、机械操纵的“三机”样车。1971年1月17日完成了2辆“三机”样车(代号1221)的研制,并进行了广泛试车。但由于整车性能和部件结构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大量的关键技术和部件需继续攻关和试验,因此122中型坦克整车研制再次被搁置,有关工厂和科研机构转入部件和关键技术的攻关。随后122代号也转由后来的国产二代主战坦克80/88A/88B系列继承,上述型号坦克被正式命名为WZ-122,而122中型坦克则特指“三液”、“三机”样车以及其后的一系列坦克预研样车,包括1223、1224、1226、1226F2等型号,实际上已在为国产第三代主战坦克作早期探索。 由于“二四会战”持续时间只有两年多,并处于文革时期,会战没有正规的资料存档,也没有正式的总结,对研究中国坦克发展历史确实存在很多遗憾。 |
强军战网 ( 苏ICP备16046128号-1 )
GMT+8, 2024-11-24 00:36 , Processed in 0.030753 second(s), 19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