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强军战网 首页 环球军事 查看内容

1979对越作战中越步兵轻武器对比,谁更胜一筹?

2018-12-29 11:54| 发布者: erma_tech| 查看: 886| 评论: 0

步兵班装备——

1979对越作战中越步兵轻武器对比,谁更胜一筹?

解放军1个班:56式冲锋枪3支(实为自动步枪,由于当时我国的武器思想较为传统,因此把这种发射中间威力型步枪弹的全自动武器称之为冲锋枪,因此定型时称之为冲锋枪)、56式半自动步枪4支、56式班用轻机枪1挺。

越军1个班:自动步枪或冲锋枪6支、班用轻机枪1挺、美式M79型40榴弹发射器1具、B40/B41火箭筒1具,如果不满员,减少冲锋枪。

步兵连装备——

1979对越作战中越步兵轻武器对比,谁更胜一筹?

解放军1个连:冲锋枪约30-33支、半自动步枪约37-40支、轻机枪9挺、40火箭筒6具。

越军1个连:自动步枪64支、轻机枪9挺、重机枪2挺、美式M79型40榴弹发射器9具、B40/B41火箭筒9具。

步兵营装备——

1979对越作战中越步兵轻武器对比,谁更胜一筹?

解放军1个营:冲锋枪约90-100支、半自动步枪约110-130支、轻机枪27挺、重机枪9挺、40火箭筒18具。

越军1个营:自动步枪235支、轻机枪27挺、重机枪6挺、12.7毫米高射机枪2挺、美式M79型40榴弹发射器27具、B40/B41火箭筒27具。

1979对越作战中越步兵轻武器对比,谁更胜一筹?

可以看出,在班、连、营的火力构成上,越军全面强于解放军。双方轻武器数量大致相当,但越军的轻武器全是自动火器,比解放军仍装备大量的半自动武器强出不少;轻、重机枪上双方差距较小,越军连编制有重机枪、营编制有高射机枪,强于解放军;加强火器上,越军将美式M79型40榴弹发射器、B40/B41火箭筒配到步兵班,解放军步兵班编制里没有火箭筒,加强班才会配1具69式40火箭筒。在营、连编制上,越军加强火器数量是解放军的三倍。

1979对越作战中越步兵轻武器对比,谁更胜一筹?

解放军的班用武器基本上为56式枪族体系。56式枪族是以AK47自动步枪、SKS45半自动步枪和苏式RPD轻机枪为代表的苏式步兵武器的“中国制造”,是解放军第一代国产步兵轻武器装备体系。

1979对越作战中越步兵轻武器对比,谁更胜一筹?

在1960年代的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中,56式枪族发挥了很大的威力。其中56式半自动步枪仿制于苏式SKS45半自动步枪,弹仓供弹10发,战斗射速35-40发/分,可以在400米内精准射击,集中火力800米内仍有杀伤力。而且枪体较长,装备1把犀利的三棱刺刀,适于近战肉搏。56式半自动步枪尤其适用于当时植被稀少的高寒山区战场,射击精度良好,单兵可携弹120发,以弹桥快速压弹,能保障持续战战的后勤压力。

56式冲锋枪仿制于苏式AK47自动步枪,能耐风沙霜雪,可靠性好,火力凶猛,突击力强,适于200米内的近战和遭遇战,能进行400米内有效火力杀伤。高原上后勤运输和单兵携行困难,因56式枪族使用尺寸较轻的中间弹,解放军单兵所携带弹药比使用全尺寸步枪弹的印军多不少,持续战斗时间远超印军,弹药发射量也是单位时间内印军的2倍。实战中印军对56式冲锋枪的突击力印象极为深刻。

56式班用轻机枪仿制于苏式RPD轻机枪,由100发弹链供弹,500米内对单个目标射击效果最好,集中火力可杀伤500-800米内集团目标,弹头飞行到1500米仍有杀伤力。56式班用轻机枪射程远,火力持续性好,对于封锁敌地堡枪眼并杀伤远距离运动之敌极为有效。

1979对越作战中越步兵轻武器对比,谁更胜一筹?

56式班用武器射距优良,简单实用,易于维护保养,子弹配系通用性好,重量轻而携带方便,适于后勤保障,大大提高了解放军战斗力。反观印军,枪械繁杂,还是二战时的老产品,步枪是英式恩菲尔德,冲锋枪是英式司登,

轻机枪是加拿大布伦式,重机枪是英式维克斯、美式勃郎宁。高原作战中,恩菲尔德步枪射速太低,压制不住56式半自动步枪;斯登冲锋枪射距较近,又因植被稀少而难以突近射击;布伦式轻机枪携弹量远逊于56式轻机枪,对射中往往先耗尽了子弹,只好落荒而逃;维克斯、勃郎宁重机枪则常常未及展开,前方的一线阵地已被击溃,重机枪难以发挥威力。因此,单兵作战中印军一直被中国军队压着打。再加上印军武器口径老旧,子弹不能通用,严重阻碍后勤保障,终至一败涂地。

79之战则截然不同。以班组为单位的单兵自动武器上,越军要多于解放军。而且越军的自动武器是苏式、中式、美式、东欧式混杂,有苏制AK47/AKM自动步枪、中国产56式冲锋枪、美制M16A1突击步枪、法制MAT49冲锋枪、波兰WZ63冲锋枪和捷克VZ58冲锋枪等,质量比解放军的好,实战中往往能抢先开火,火力强度上也远较解放军猛烈。在越南这样的山岳丛林地带,多近战、夜战、遭遇战,一般发生在50米距离内,解放军的56式半自动步枪不能完全发挥其精准的射击优势,反而因射速较低而被越军广泛使用的自动火力压制,造成战斗中的被动。其实56式半自动步枪的这种劣势早就为解放军所认识,曾研制出了兼具精准与连续射击的63式自动步枪,并列装全军,56式半自动步枪一度停止生产。但63式自动步枪的生产高峰正好赶上“文革”,以致质量问题重重,军队极为不满,又重新生产和列装了56式半自动步枪。

在冲锋枪的实用性上,解放军的56冲和越军的AK47虽同出一脉,但苏制AK47枪用钢材精良,大量使用合金材料,枪体轻,连续射击枪管不易发红,且不易生锈。同时制造工艺优良,公差小,故障率低,可靠性很好;56冲则以国产枪用钢材制造,合金质量较AK47为差,抗锈蚀性能差。特别是在越南战场那种高温高湿环境下,如不及时擦拭,很快就会生锈,严重的甚至拉不动枪机。而且56冲相对AKM枪体较重,耐高温性能较差,连续射击后枪管发烫,弹头初速变低,加上56冲射击时枪口跳动较大,导致可靠性明显下降。

因为自动火力不足,实战中,往往要依靠53式重机枪和56式班用轻机枪对越军进行火力压制。但53式重机枪携行不便,一般无法紧跟步兵进行火力支援。可以说,56式班用轻机枪是79之战中及时支援步兵的功臣。然而56式班用轻机也有其缺陷,如供弹方式比较落后,容易出现卡弹,精度一般,弹着散布较大且只能连发,枪机的动作不可靠,容易受泥沙和缺油生锈影响等等。因为56式枪用钢差,训炼和实战后都会出现各种磕碰过后的坑坑洼洼,因而缩短了枪的使用寿命。

越军使用的是苏制RPD、RPK班用轻机枪和PKM通用机枪,中国产56式班用轻机枪,还有美制M60通用机枪、老古董勃朗宁M2HB型12.7毫米机枪。越军依托有利预设阵地,机枪轻重搭配合理,多贮弹药,在火力上明显强于中国军队。

1979对越作战中越步兵轻武器对比,谁更胜一筹?

在班组作战中,解放军除了冲锋枪和半自动步枪外,近战的武器就只有传统的手榴弹。当年解放军使用的主要是67式木柄手榴弹。该种手榴弹采用铸铁弹体,重600克,可产生70-110个破片,杀伤半径为7米。67式木柄手榴弹的主要优点是结构简单,造价低廉,便于大批量生产;缺点是全弹较重,体积过大,产生的破片数量较少,破片一致性也较差,因而影响了杀伤威力。79之战时,每个步兵配发手榴弹4枚。在缺少自动火力支援的近战中,无论是攻坚还是阻击,手榴弹都是解放军克敌制胜的重要武器。

越军一般每个步兵班编有1具美制M79型40毫米榴弹发射器,这是越南战争中缴获美军留给南越军队的东西。这种榴弹发射器的射程为31-400米,使用M406高爆杀伤榴弹和M433破甲杀伤弹,还能发射霰弹、照明弹和烟幕弹。可每人带弹20-30发,在堑壕内游动射击,精度良好,每颗榴弹的威力相当于1颗手榴弹,榴弹破片杀伤半径达到5-7米,可以有效弥补手榴弹与迫击炮之间的火力空隙。越军使用的美制M16A1突击步枪上还能加挂一种M203型40毫米榴弹发射器,体积小巧,性能与M79型基本相同。这两种榴弹发射器的应用使得越军在班组点面杀伤火力配系上比解放军更完善,班组作战能力更强。

1979对越作战中越步兵轻武器对比,谁更胜一筹?

越军还使用了一种苏制SVD半自动狙击步枪,配备10发装可拆卸弹匣,发射专门研制的7N1型狙击步枪弹,有效射程为600米,在1000米距离上仍有很强的杀伤力。越军狙击手实战经验丰富,使用SVD狙击步枪深草潜伏,突然袭击,给解放军造成了不小的伤亡。而解放军当年并没有专用的狙击武器,只能用56式半自动步枪与敌对抗。后来在战斗中缴获了越军使用的SVD狙击步枪,送回国内测绘仿制,才诞生了第一种国产狙击步枪——79式狙击步枪,于1981年试产并装备部队。

1979对越作战中越步兵轻武器对比,谁更胜一筹?

在越南这样的山岳丛林地带作战,火焰喷射器是一种很有效的武器。越北山地上的山洞和石缝众多,有时一个山头就有上百个洞,而且洞里还有洞,一个套一个,有些洞又互相串通,要在洞里搜索残敌,非常麻烦而且危险。一个洞,明知有越军,要进去却不那么容易。因为你在明处,他在暗处,你一进洞一探头越军就能发现,立即有火力打来。很多洞又常常不是直洞,是“Z”字型的,转弯处还有挡墙,越军躲在中间,直瞄火器就不好打。而火焰喷射器的优势是可以拐弯杀伤,管他是直洞还是弯洞,一枪喷进去就全招呼了,因此对于喜欢钻洞和进行坑道作战的越军来说,实在是再好不过的克制武器了。在79之战中,经常将师防化连的1个喷火器班(每班3组,每组1具74式火焰喷射器)加强给一线步兵连,在实战中表现出色,被解放军步兵当成宝贝来使用。

1979对越作战中越步兵轻武器对比,谁更胜一筹?

实战中,越军经常运用苏制德什卡M-1938式12.7毫米高射机枪、中国产54式12.7毫米高射机枪和苏制КПВ14.5毫米高射机枪,在解放军的轻武器射程之外进行远距离平射,对解放军的集结和运动威胁很大。苏制德什卡M-1938式12.7毫米高射机枪曾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痛击德军,战后被广泛输出到许多国家。54式12.7毫米高射机枪正是根据德什卡12.7毫米高射机枪仿制而成,曾是解放军的现役装备,抗美援越时大量支援给了越南,平射距离可达1500米,战斗射速80发/分,可长、短点射和连续射击。苏制КПВ14.5毫米单管高射机枪构造简单,重量轻,拆卸移动方便,采用坐射方式,用脚踏击发,瞄准装置先进,配用的是一种高平射合一的光学瞄准镜,有放大望远功能,具有瞄准快捷的特点。越军非常擅长在山岳丛林地带使用高射机枪机动作战,通常配置在山顶,射界较为开阔,火力凶猛,可攻击1000-1500米内步兵和800米内轻型装甲目标及火力点。其子弹口径大,一旦击中甚至可以将人拦腰打断,对步兵杀伤很大。

1979对越作战中越步兵轻武器对比,谁更胜一筹?

解放军的步兵伴随火力一般是53式或57式7.62毫米重机枪、69式40火箭筒、65式82毫米无坐力炮、63式60毫米迫击炮、53式或67式82毫米迫击炮、71式100毫米迫击炮等。1979年对越作战的时候,解放军步兵团高射机枪连的54式12.7毫米高射机枪已经撤装,全部换装58式轮式14.5毫米双管高射机枪,主要担负保卫指挥所和炮兵阵地的防空任务。在沿公路及两侧山地向前冲击时,解放军通常是以重机枪、迫击炮远距离压制敌人,以40火箭筒、82无坐力炮伴随步兵抵近发射敲掉敌人火力点。

遗憾的是,解放军使用的58式14.5毫米双联高射机枪需要汽车牵引,离不开公路,难以如越军的高射机枪一样对山地丛林中战斗的步兵进行有效支援。而且瞄准装具更新慢,大多还是老式的机械瞄准具,相比越军苏制КПВ14.5毫米高射机枪的光学瞄准具差了一代。因为越军的高射机枪居高临下打得远,解放军的40火箭筒、82无坐力炮和重机枪一时难以靠近打到对方,只能用82迫击炮和100迫击炮来压制。而82迫和100迫比较重,需要人力和骡马运输,难以及时跟上步兵前进。这样一旦在丛林峡谷和山路隘口突然遭遇,解放军就很吃亏了。

1979对越作战中越步兵轻武器对比,谁更胜一筹?

79之战中,解放军消耗各种子弹5500万发,相当程度上检验了当时的陆军战斗力。也正是经过了此战的检验,解放军开始重视轻武器装备的研制发展,很快推出了以81式枪族为代表的新一代轻武器,从而在1980年代的两山轮战中打了翻身仗。日后又以小口径、高射速为发展方向,研制出95式、95-1式枪族和03式枪族,全军先后改换自动武器,步兵伴随武器也更新换代,走上了现代化的建军道路。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下级分类
精彩导读
军事快报
关注我们

强军战网 ( 苏ICP备16046128号-1 )

GMT+8, 2024-11-23 07:57 , Processed in 0.024909 second(s), 15 queries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