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韩国海军陆战队一架MUH-1"完美雄鹰"通用直升机于军用机场起飞时坠毁,机上六人五死一伤。而在事发时,机场的监控摄像头录下了整起事故的经过:当直升机刚刚离陆时,其主旋翼和桨毂毫无征兆地脱离了旋翼轴,直升机机身随即笔直坠落。据悉,机上人员损失惨重的主要原因是因坠落带来的电路故障引燃机上燃油,随即导致起火。 图为事发现场照片,可见坠毁MUH-1的尾翼还能看出形状,其它部位已经完全烧毁。 此次坠毁的MUH-1相当于韩国授权生产的欧直公司EC725,后者又从"超级美洲虎"直升机发展而来,这一整个家族在全世界范围均有广泛使用,且装备多年。而这起事故结果之恶劣、性质之严重,可以说是令世人为之侧目。 当然,"飞掉旋翼,机毁人亡"的事故不是首次发生,日本的AH-64D在近年也飞掉了一次旋翼,但须知AH-64D是在数百米的高度飞掉旋翼重重砸地,而这次机毁人亡烧得一塌糊涂的MUH-1,其坠落高度可能还不到十米。 图为紧急着陆时坠毁的美国海军SH-60,机身大体依旧完整。 众所周知,较固定翼军用机不同,军用直升机普遍都要求有一定的抗坠毁能力。以美国的军用标准为例说明,在以13米的速度着陆(坠毁)时,军用直升机的乘员幸存率应达到95%,座舱容积减小程度应不大于15%,这听上去非常像是乘用车的抗撞击要求——事实上二者的概念和想法都完全相同,即以直升机结构或部件的牺牲,在坠毁或不可控降落时换取人员的幸存,即以人命为首要考虑因素。 换言之,飞掉旋翼也好,被命中发动机失去动力或油压也罢,其实这原本就是在军用直升机设计时预料之内的情况。 图为在阿富汗坠毁的美国陆军UH-60,坠落情况远较本次事故恶劣,然依旧有士兵幸存,其中包括一名女兵。 可以这么说,本次韩国海军陆战队MUH-1的坠毁原因本身不令人出奇,但在10米高的位置坠落后却烧得机毁人亡,这是不合乎逻辑和常理的结果,甚至有网友戏称"三层楼高度跳楼的生存率都比坐在MUH-1当中坠毁来得高"。 这是设计问题么?显然不是,连中国都有装备的AS532"超级美洲豹"(服役于香港政府飞行服务队)是上个世纪70年代服役至今的成功设计,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 图为香港政府飞行服务队的AS532,该机已安全服役数十年。 从本次事故的现场来看,MUH-1必然是在坠落的同时座舱局部严重变形,同时迅速起火——若只有起火,则乘员还有机会逃离,绝不会造成5死的严重结果。若只有座舱变形,那残骸也不至于烧至焦黑。 而这个结果显然暴露了至少两个问题:其一,在韩国国内制造的直升机机体显然不符合抗坠落性能标准;其二,其管线布置、防火措施要么是修改了欧直的原始设计,要么就是又偷工减料了。 图为韩国陆军的KUH-1直升机。 暂且不谈2016年KUH-1因故障全面停飞的往事,事实上在KUH-1项目刚崭露头角时,韩国中央检察院就曾认定制造该机的KAI以及供应商,和韩国国防采购计划署"有猫腻"。为此,前者的首席执行官不得不引咎辞职,但还是和后者的行政长官一起被韩国中央检察院"彻查"。 至于二者有没有问题?就算不提莫名其妙飞出去的螺旋桨,答案很明显已经是众人皆知的了。(利刃/TO) 尊重内容,从尊重作者开始,转载、合作请私信联系我们。 |
强军战网 ( 苏ICP备16046128号-1 )
GMT+8, 2024-11-23 09:16 , Processed in 0.025625 second(s), 15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