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国号”战斗机是中国台湾地区于20世纪80年代针对解放军开始大量装备的歼-7、歼-8战斗机和对地攻击飞机、依照“先进战斗机计划”在美国力量帮助下研制的战斗机定名为IDF计划总的目标是研究一种防御性的战斗机,力求在质量上取得优势。该机在服役之初曾领先于大陆空军的歼-6、歼-7和歼-8早期型战斗机,但随着解放军空军新一代战机全面换装,该机目前性能上已经落伍。进入21世纪后,台湾开始寻求改进IDF战机,重点提升其航电系统和对地攻击能力。改进后的战机称为F-CK-1C/D“雄鹰”。 研发背景 自70年代末期以来,台湾空军老旧战机的更新一直受到挫折,最初中意的 F-16A/B 美方拒绝出售,连专为出口发展的低档战机 F-20 虎鲨 和 F-16/79,也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与美国于 1982 年签订的八一七公报而落空,台湾不得不"自立"研发战机,新战机的研发在美方允诺技术支援下于 1983 年展开,并称该机为 IDF(Indigenous Defence Fighter,自制防御战机 )。IDF 整个研发计划称之为"安翔计划",细分为四个子计划,分别是机体气动力结构和机体设计的"鹰扬计划",发动机研发的"云汉计划",飞控和航电系统整合的"天雷计划"与机上空对空导弹发展的"天剑计划"。 研产过程 IDF于1994 年开始量产,最初生产量为 250 架,以月产3至5架的速率持续生产五年,但由于已向美,法成功采购到 F-16A/B MLU 和幻影2000-5,IDF 定购数量减到130架,目前已经完成生产,估计不会有追加订货和国外客户,所以 IDF 生产线关闭指日可待。IDF 配备在台中清泉岗的 3 联队和台南的 1 联队。 IDF 的机身参考了外国许多先进战机的设计,机体为传统的全金属半硬壳结构,复合材材料的用量很少。机身和机翼采用融合设计方式,用以提高飞机的空气动力性能和机体抗载,它的最大抗过载为 9G。翼根前方的边条翼一直延伸到座舱两侧的方式和 F/A-18 十分相似,小后掠角中单翼, 尾翼是带下反角的全动式平尾翼加上一副垂直的尾翼构成了 IDF 的主要外形结构。 机头微微向下倾,加上气泡形的座舱使飞行员拥有良好的视野。飞机采用三余度数字式电传线控飞行行控制系统,这套由三台飞行电脑组成的飞行控制系统是由美国的利尔公司引进,整套飞行系统的尺寸很少,全重只有大约20公斤,而且采用模块设计,便于更新和维修。 装备情况 IDF的机载雷达是由APG-67 改良而来的"金龙-53"型脉冲卜普勒雷达。拥有15种操纵模式, 包括八种空对空,七种空对地, 具有超视距空战的能力,对空最大搜索距离为148公里, 对地最大搜索距离为67公里。IDF的航电系统较为先进,装有一台多功能抬头显示器, 座舱有两台多功能显示器,能显示导航,通信,雷达和武器信息等,一套 H423 型激光陀螺惯性导航系统,能为飞机提供准确的导航,而且能为飞机的火控系统提供攻击所需的导航资料。IDF 还装有雷达警告接收机和电子对抗装置。 IDF的驾驶杆的布置和F-16十分相似,右侧是飞行姿态控制杆,左侧是发动机推力控制杆,飞行座椅向后倾30度,以提高飞行员的抗过载能力。 设计特点 经国号战机的进气口具有高攻角优点,而进气口向机身内部弯曲缩小的设计,让战机在高攻角时不会因为发动机进气量不足而发生失速的优点,此外由于进气口向内弯曲使得发动机所产生的馀热较不易散失,无形中减少了飞机的红外线特徵加强了匿踪性。此设计后来也获得法国空军阵风式战斗机和美国空军F-22战机采用。另外座舱弹射椅倾斜30度,可协助飞行员承受较高的G力。操纵杆和F-16战机一样,置於飞行员右手处,并配有手置节流阀控制系统,并采用全罩式的水滴式座舱,飞行员拥有良好的视线范围。 经国号战机有9个挂架(Pylon),分别为左翼端,左翼外侧,左翼内侧,左发动机进气口外下方,右发动机进气口下方,机腹中线,右翼内侧,右翼外侧,以及右翼端。担任对空作战任务时,外挂两枚中程空对空飞弹(天剑2型)四枚短程空对空飞弹(天剑一型)与两千公升油料(约528加仑),於左右翼外侧以及翼端挂载天剑一型导弹各1枚,机腹中线搭载天剑二型导弹2枚(纵列半埋於机腹),左右翼内侧挂载1041L副油箱各一具,这是经国号战机最典型的空优作战武装。在经国号战机座舱左后方设计有一具20mm 6管M61A1火神式机炮可用於缠斗空战或对地攻击,备弹400发左右。担任对地任务时,左右翼翼端各挂载一枚天剑一型飞弹;挂载MK-82通用炸弹(500磅)的话,机腹中线挂架可挂载2枚,其他挂架可各搭载1枚;如果挂载MK-84重型通用炸弹的话(2,000磅),左右翼内侧,以及机腹中线可各挂载1枚;CBU-20石眼集束炸弹(Rockeye)最多可挂载10枚;燃烧弹7枚;火箭荚舱3至4具;左右翼内侧,以及机腹中线挂架可以各挂载1具1,041L或是568L副油箱。 IDF的总体设计具有典型的第三代战斗机的特征,采用了当时非常流行的边条翼正常式布局,肋部进气,翼身融合设计,单垂尾,双发。先进气动设计的优点就不再赘言了,总的来看,设计者追求机动性的意图非常明显。唯一不那么令人满意的恐怕就是双发设计了。对于这种轻型飞机而言,付出的阻力、重量上的代价都是得不偿失的。不过,对于设计人员而言,也确实是迫于无奈,因为美国人不肯提供大推力涡扇发动机,只能拿到小推力级的TFE-1042-70,比首选的F404差远了。这后来也成为后来IDF被抨击的主要靶子之一。【该机极速为1.5马赫】 |
强军战网 ( 苏ICP备16046128号-1 )
GMT+8, 2024-11-2 06:23 , Processed in 0.031130 second(s), 19 queries .